时维六月,气候宜人。行走在南明河畔,一河清水缓缓流淌,两岸植被郁郁葱葱,一幅“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人、水、城相依美好景象。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穿城而过、清澈秀丽的南明河,是贵州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全省绿水青山的发展底色,诠释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蝶变。
流水潺潺,心韵悠悠。近年来,我省加大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河湖长制,不断提高保护和治理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增强。
【资料图】
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09年,贵州省内8大流域开始推行河长制,并于2017年全面铺开。
2017年起,我省将“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作为每年6月18日“贵州生态日”常态机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加强保护水生态、改善环境,高效利用水资源,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贵州共设置22755名河湖长,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制”,首创四级“双总河长”、独创“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
贵阳市百花湖水清岸绿
水长流、绿连线、景成链。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郁郁葱葱的水田里,三两个农民正在插秧。整齐联排的三层小楼,乡亲们围坐着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近年来,大屯村以水为媒,以河湖生态治理助推富美乡村建设。2022年,全村积极争取省级水利发展资金200万元,着力围绕大屯河开展水生态治理工程,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宜居生态环境,进一步利于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构建与维护,提升田园乡村品质。
“河长日常带头巡河,及时发现和解决河湖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我们还聘请了村民担任民间义务监督员、巡查保洁员,着力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大屯村挂职村级河长朱敏说,河长与村民都是河湖保护的主人翁,共同参与到河湖保护中来。
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
通过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贵州形成了全社会关爱河湖健康的良好氛围,汩汩碧水,正成为滋润贵州、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2022年,全省五级河湖长巡河近28000人次,带动超70000人参加,现场巡河发现问题近3300个,现场解决近2900个,其余问题全部下发跟踪整改完毕。2022年,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3%,247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8.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流域治理更加系统完善
2022年,在全面建立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体系的基础上,我省制订《贵州省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如今,省、市、县三级2285名流域河湖长,为提升流域统筹协调能力和效率努力。
跨界河湖众多,如何有效破解管理难题?贵州给出了答案:立足流域整体,建立合作机制。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的黄泥河,流经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作为界河,过去因权限不明晰,管理混乱,黄泥河呈现出水质不佳、水体混浊等环境污染现象,群众意见很大。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后,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曲靖市共同探索,建立了黄泥河环境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明晰界河管理责任,三方互派河长,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治理的新态势。
巡河志愿者乘船行驶在乌江上。
近年来,贵州与邻省(市)签订联防联治协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联合巡查督察和联合执法,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到“攥指成拳招招管用”,河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与周边5省(市、区)河湖长办签订跨省河湖联动机制协议,推动跨省河湖共同保护治理,实现了与周边省(市、区)跨境河湖联防联动全覆盖;
——黔渝川滇四省市检察机关联合出台赤水河、乌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系我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
相互协作,共护碧水。随着跨界河流治理的深入推进,贵州流域治理更加系统,与周边省、市、区结成了“同饮一江水、共同谋发展”的合作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美丽河湖照亮美好生活
山水就是“聚宝盆”,管好用好水资源,需要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系统谋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既要保障实现“还水于河”,又要修复保护河湖生态。
水上安全员在荔波小七孔景区打捞河面上的垃圾
近年来,贵州修复了一大批水体生态,盘活了周边产业,美化了乡土家园。河湖长制工作从“有人管”“管得住”步入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助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阶段。
直面龙里河谷起点的朵花湖大坝,深呼一口气,身心舒畅。前方的空地上,错落有致的帐篷似乎还记录着周末游客游玩赏景的欢声笑语。
市龙易行置业有限公司负责开发此地,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潘华洋告诉记者,“龙里河谷的旅游开发,围绕特色水景自然风情进行布局,打造集休闲旅游、田园风光、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水系景观区。”
近年来,龙里通过对水系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社会资本参与打造水旅建设打好基础工作。
目前,龙里已成功引进“龙隐谷”“龙里水乡”“朵花大桥”“朵花温泉”等社会资本投资文旅项目70余亿元,河道周边水文化、水景观的修复和打造,与周边龙里大草原、朵花温泉等旅游项目实现无缝衔接,带动区域内旅游开发。仅龙里水乡,就带动地方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周边农家乐户数20余家增加至60余家。
六盘水市区的凤池园生态良好,风光旖旎。
美丽河湖带来美好幸福生活。从河湖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污水治理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我省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40亿元,完成37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有效带动经济模式转变、产业升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凸显,受益人口达142万。现如今,逐水而居的人们,也正借助河湖长制的东风,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人与河湖和谐相融的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陈玉祥 刘娟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